2008年7月30日 星期三

Film/ HDR/ 32位元浮點合成 in After Effects....Part 02

Film 101

要了解Film就要先了解Film的尺寸, Thomas Edison(愛迪生)在1889發明35mm motion picture, 好萊塢在電視快速發展的1950年代時期同時也發展出各種不同寬螢幕Film尺寸, 透過Anamorphic lenses(鏡頭)和超寬70mm底片的拍攝系統此系統稱為CinemaScope/ Vista Vision/ Panavision 等等. 然而最受歡迎的拍攝尺寸仍為35mm底片. 特別是一種35mm的Full aperture version稱Super 35mm為最受歡迎的拍攝方式.

標準的35mm底片寬高比是4:3, 它與電視的4:3並不是巧合. 現今的電影大部份如果要小一點尺寸拍攝還是會以此種格式進行拍攝. 最後當放映在戲院裡時會使用到寬螢幕比1.85:1(此比例為常聽到的16:9, HDTV的螢幕規格), 或2.35:1 (Cinema Scope / Panavision), 也就是說原先拍攝的比例為4:3,然後再裁切最後要放映的寬螢幕比例.

對沒錯你花約10美金去電影院看比在家裡Cable還要小的畫面範圍. 其實Film在拍攝時,有考慮最後放到電視上的考量在裡面. 特別是最近幾年TV Cable與DVD收益已超出電影上映票房的收益. 不過仍然有許多導演在鏡頭取景時是以電影院的寬螢幕概念,而且近期的HDTV越來越多, 所以16:9格式也逐漸成為拍攝主流格式.

當底片被拍攝後,負片會進行沖片程序, 如果畫面需要進行數位特效,沖片顯影後的負片會被送去進行逐格影片掃瞄, 這種掃瞄程序叫做Telecine process, TC在輸出成連續編號的Cineon格式之前會進行最初色彩格式決定. 另外另外一種格式為DPX, 它是同屬於Cineon格式的一種, 都是TC後可能被輸出的格式. Cineon/ DPX的Pixel可以儲存10bit不壓縮色彩資料在每一個RGB頻道上.

如果輸出尺寸為2K: 2048x1536 pixel (1K: 1024x553 pixel), 單張檔案約有13Mb左右, 其實Film Scanner有能力掃瞄4k: 4096x3112, 但一般CG Effect都控制在2K尺寸左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