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6日 星期四

Video Standard 101

首先到底如何翻譯Video這個字? 錄像? 視頻? 視訊? .....好像"視訊" sounds ok to me...
Video Standard / 視訊標準: 根據個人了解簡單說明如下....(如有錯誤或誤解之處,請指正!謝謝!)

視訊標準是根據世界區域劃分大致分為兩大類NTSCPAL
NTSC使用國家有臺灣/ 日本/ 美國加拿大...等等
PAL使用國家歐洲/ 中國大陸/ 澳洲/ 紐西蘭...等等, wait a second...為甚麼?? 請繼續往下看Video Frame rate.

播放格率/ Video Frame rate:
NTSC是以接近播放每秒30格速度(實際上是29.97f/sec)
PAL是以播放每秒25格速度(25f/sec, Film的速度是24f/sec, hmmmm...PAL與Film非常接近)
你可能會發現使用NTSC國家的供電頻率是60hz, 使用PAL國家的供電頻率是50hz, 都是剛好他們的播放格率的2倍, 沒錯因為在傳送Video訊號時需要一個同步訊號,而這個同步訊號就是來自於他們國家的供電頻率.

畫面尺寸/ Video Size:(以出現時間排序)
NTSC:
SD>640x480
D1>720x486
DV>720x480
PAL:
SD/D1/DV:720x576
hmmmm.....為甚麼NTSC的尺寸如此煩雜? NTSC的SD與D1是在尚未有DV規格就存在很久的格式, Apple公司在1997開發DV格式時的數位壓縮計算必須畫面的高與寬尺寸能被4整除, D1的486因為無法被4整除, 進而強迫損失6 pixels的畫面高度, 所以出現NTSC DV的720x480規格, 反觀PAL的576能被4整除, 所以PAL尺寸也較為單純.

NTSC
與PAL優缺點比較
PAL:
較銳利影像(因為625條掃瞄線/576 pixels),但較易出現畫面閃動(因為只有25(每秒鐘))
NTSC:
較不易出現畫面閃動(因為 30(每秒鐘)),但畫面銳利度較差.

交錯式播放與漸進式
播放:
交錯式播放(Interlace): 早在電視硬體開發初期NTSC的30f/sec與PAL的25f/sec,並不能真正滿足一個所謂流暢平滑播放,最少要當時播放格率2倍才能讓肉眼感覺順暢, 可惜當時受限於硬體技術與資料傳送頻寬瓶頸, 所以工程師開發出Interlace播放技術, 在同樣的NTSC 29.97f/sec(近30f/sec)卻有著接近59.94f/sec(近60f/sec)/ PAL 25f/sec卻有著接近50f/sec的觀看效果. Interlace播放技術就是將一個Video frame拆成兩個field(場), 所有單數掃瞄線(1,3,5,7....)為一個場,所有雙數掃瞄線(2,4,6,8....)為一個場, 所以簡稱單數場(Odd field)與雙數場(Even field), 在Adobe的習慣裡是把場的慨念以上/下場(Upper field/ Low field), 其實都是一樣的東西.









根據時間一秒中拆成兩個0.5秒, 並分別填入上下場, 畫面的動態格率相對增加一倍去滿足肉眼. 至於要上場先還是下場先? 這要看輸出Video的硬體而定,根據我的了解99%的DV FireWire/IEEE1394/iLink是採下場先(Low field first),有些D1的Media100或Avid剪接系統是採上場先(Upper field first), 此部份設定值需參考硬體供應商或輸出簡單interlace video測試便可知道.
此種Interlace Video的播放方式只有在映像管電視(CRT)才會有用, 其他像投影機/ LCD電視/ 電漿電視均不適用.
Interlace Video數位化後的素材,每一格畫面都存在著場(field)資料,特別是在畫面有motion的部份,你會看到許多交錯的掃瞄線, 超詭異的..如果你還要在Interlace Video上加動畫或合成特效, 所有新加的東西也要有這種interlace pattern, 基本上interlace video在合成軟體裡要先進行de-interlace的動作, 以單一的field進行顯示(或其他), 目的是為了消除那些詭異的線, 例如在AE de-interlace video, AE的comp視窗會選擇其中一個field呈現, 也因為一個field只佔一個video frame的50% quality, 所以畫面在de-interlace後品質會下降50%. 在製作所有必要的動畫或合成特效在de-interlace video後, 最後算圖輸出時要啟動field rendering, 將原來video的interlace pattern放回去, 也把新的動畫或合成特效加入相同的interlace pattern. 所以interlace video要做VFX還挺討厭的, 如果你要精確roto interlace video, 在de-interlace後要以60f/sec進到每一個field檢查...XD


下面的參考網頁有清楚的圖解說明:
Interlace vs. Progressive video reference websit.

漸進式
播放(progressive): 簡單說就是每一個video frame顯示是由上而下逐格顯示在螢幕上,
(待續!!)
我的所有Video Standard知識主要是來自我的兩位恩師Trish MeyerChris MeyerVideoSyncrasies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天啊 這實在是太令人銷魂的資訊了... 感謝jimmy在這裡無私的分享你大腦裡面的汁識!真的是受益良多啊!
(看了你提的VideoSyncrasies,真的學了不少,大力推薦)

Scott 提到...

Hi~ Jimmy

我是Scott

我最近在工作上也有遇到AE處理interlace的問題。

素材是用24f拍攝,然後經由帶子在輸出成30f的targa sequence,經由AE裡面的pull down處理後好像只是將影片blending,而且長度並未變長不會真的轉換成24f。

不曉得AE是否能與D1一樣,將30f素材還原為24f解決interlace問題再進行追蹤合成並且最後將合成的素材和原始影片一起render回30f?


謝謝!!!!

BTW 謝謝上次NUKE教學!我有去看了!!希望能越來越上手!!!:)